站点首页 一中之家 学校介绍 学子风采 师生作品 印像一中 基层党建 校报文摘 家长频道 学生频道 百度
校内新闻 文明校园 校务公开 教研课改 德育教育 科技创新 竞赛之窗 廉洁从教 国家智教平台 荣誉墙
一中频道 阳光平台 高考之家 智慧校园 政策普法 教师办公 语言文字工作
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营造清朗校园网络环境

蘑菇tv入口三秒自动进入_18款禁黄用黄免费a尿道口_18款禁黄用黄免费尿道囗

您的位置:首页>>教研课改 回到原页面
以“考点”为中心的高三物理有效复习策略(校报第28期)
来源:陈齐美 发布时间:2019/5/8 8:35:36 浏览人次:42338
  陈晖
高三的第二轮复习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整理和重新运用,帮助学生们对知识的重新理解。复习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正由“知识立意”为重向“能力立意”为重转变。除了《考试大纲》中要求考查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之外,还考查到学生的对外来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能力,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能力等等。事实上,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具体知识。通过第二轮复习,学生们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规律化和条理化,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培养和发展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达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高中的物理学习对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是一个艰难而又乏味的过程,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高效的复习方法,我特意总结出了以“考点”为中心的有效复习策略。借此以抛砖引玉。
一.读透考试说明,将考试内容明确化、系统化、网络化,要熟练掌握中学物理所涉及的内容,把书本知识串通、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小模块,进行模块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能力的训练。可以将高中物理划分为这样几个模块: 
(1)力与运动:力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条重要主线,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的一个考试核心。复习中首先应熟练掌握中学教材中遇到的力及相关的综合应用。 
(2)能量: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注重对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从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3)场:电、磁场是中学物理另一条重要主线,分析近十年来的高考物理试卷可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很大,年年都考。              
(4)电磁感应与电路。 
(5)光学、原子物理。 
(6) 实验与研究型问题。
学生们有效梳理考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物理知识和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在高考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去“拿分”。笔者在十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学生而言,狠抓“考点”进行复习,效果良好。 
同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易混淆考点的鉴别与反思。 
有些考点涉及的概念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对于这些概念,同学们从物理意义、大小和方向的区别上进行辨析,同时找到几个物理量存在的联系。 
例如,在“直线运动”的考点中,如何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还要树立极限和求导的思想。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区别与联系:物理量意义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和时间、位移相对应。瞬时速度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和时刻、位置对应。平均速度方向与Δx方向一致。瞬时速度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方向一致。联系公式都为v=Δx/Δt,瞬时速度可看成当Δt→0时,Δt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解题过程中的注意点有如下三个: 
(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v=Δx/Δt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3)粗略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个思想在实验题中经常用到) 
然后,联系到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平均感应电动势与瞬时感应电动势。
二、读透考试说明,将高考题作为“考点”的载体,分析“考点”的应用策略。 
考点怎么考?考到了如何处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高考真题及试题分析中找到答案,同学们应该精选高考题作为考点复习的载体,借此熟悉考点的考法以及处理策略,促进解题程序化、有效化。
每道高考题都与一定的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相对应,拿出高考题来思考与练习时,最好对高考题进行适当地改编,让问题的呈现更为丰富和具有启发性,帮助自己有效地完成知识点和方法的复习。 
例1(2014年海南)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在解答这道高考题的过程中,首先是审题、查找突破口,理顺解题的思路。在完成了这个问题后,又可对这道高考题进行改编,再设置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再一次审视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和方法,促进认知深化发展。
比如:改编(1):加速阶段第1 s内的位移是多少? 
这样有效回顾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的特征,第1 s和第2 s的位移之比为1∶3,迅速求出第1 s内的位移是2.5 m,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位移公式进行求解.改编(1)的存在是降低了思维难度.在此基础上对于加速度的求解变得简单。 
改编(2):能否画出该运动员运动过程的v-t图像? 
同学们在绘制v-t图像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思考加速的时间和加速的末速度等问题,通过绘制v-t图像把运动学的几个问题顺利求解.而这也恰是我们应该渗透的。
改编(3):如果该运动员能够保持的最大速度为5 m/s,最大的加速度为2.5 m/s2,求该运动员如果正常发挥,最好的成绩是多少? 
这样改编是高考题的逆命题,同学们从改编(2)中得到信息,意识到以最大的加速度加速,速度达到最大后匀速直线运动,这样的运动形式,跑完100 m用的时间最短。
三、以实验的“考点”为载体,分析物理实验思想方法。 
实验是高考中最为头疼的考试类型之一,基于实验考点的复习更应该注重考点和思想方法的渗透。那么,我们高中物理实验有哪些实验思想方法呢? 
1.等效代替 
力的合成,分力与合力是作用效果上的等效代替关系;测电阻也可以利用等效代替法。 
2.控制变量法 
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如果包含多种因素,与多个物理量有关系的时候,怎么办?如何探究?这也是考生应该知道的。 
例如,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3.转换法 
如测电阻就是一种转换法,直接测电阻可以用欧姆表粗测,但是如果要较为准确地测量,实验室用的是伏安法测电阻,将对电阻的测量转换为电压、电流的测量。
4.外推法 
合理地外推是伽利略科学探究的核心一环,他通过对斜面上小球运动的探究,合理外推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其本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复习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个实验时,也利用了外推法,得到了断路电压即为电源电动势。 
四、牢牢把握“考点”,树立物理计算题解题中的几种意识。 
解答物理计算题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物理解题要有六种意识: 
1、画图意识 
解题的第一步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并在读题的基础上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如力学题要画好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电路问题要画等效电路图,几何光学题要好画光路图,氢光谱问题要画能级图,等等。在平时训练中要养成画图意识,做到不画图不做题,过程不清不解题。画图有一定的技巧:如立体问题可画截面图,将三维空间问题转化为二维平面问题处理;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还可利用V-t图解题;子弹打木块模型是力学中最复杂的问题,可采用分层画图法,找准临界位置,画出运动过程图。要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注意从图形中挖掘几何条件,找到有效信息。 
2、过程意识 
物理题的审题过程不仅要有画图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要弄清包括几个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找出不同物理过程的转折点、临界点,找出相应的临界条件。复杂的物理过程可采用慢镜头分过程的方法进行研究,比如碰撞过程,应该分碰撞前、碰撞后两个过程进行研究。解题时要注意灵活选取研究的过程,使解题更简便。 
3、模型意识 
高考试卷上的计算题是命题专家们精心设计的,这其中不可能出现学生们做过的陈题,但肯定是中学物理中大家熟悉的各种物理模型的有机组合(如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弹簧模型、轻绳模型、电磁感应中的双棒切割模型等),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积累物理模型,不断充实自己的模型库,注意比较各种物理模型的区别。分析问题时,在画好示意图基础上,要与已有物理模型联系起来,构画出物理情景。 
4、对象意识 
解决物理问题应十分注重研究对象的选取,做到不选对象不解题,不写对象不列式。要善于灵活选取研究的对象,使解题过程更简便。如力的平衡问题要求我们能灵活选取整体或单个物体为对象分析问题。 
 5、动量、能量意识 
动量、能量守恒是物理学的主线,贯穿于中学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高考十分重视对动量、能量守恒定律的考查,所以,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意培养自己的动量、能量意识,善于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观点简化解题。用守恒的观点思考问题是物理学一种重要的方法,学生们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之成为解决物理问题的首选工具。 
6、题后回顾意识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和解题以后,应及时做好归纳总结,对自己解题活动加以回顾、分析与研究。解题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解题能力,而这一目的主要是通过回顾解题过程来实现的。回顾过程是解题的最后阶段,也是解题的“最高阶段”。回顾时要做到“异中求同”,不同的习题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做到“同中求异”,把“形同质异”的问题加以比较,从中找出本质的区别。通过回顾,能更好地发挥例题的迁移作用,收到“解一题,带一片”的效果。

资源素材  第一课件站 Office+ 橡皮网 金太阳 中学学科网 中华资源库 微课中国 贝壳网 稻壳网 Bilibili 中华经典资源库
电子事务  A+云阅卷 A+教育 智学网 7天网络 睿芽 一师一优课 秀米 湖南志愿服务网 第二课堂
学习培训  爱课程网 中国大学MOOC 慕课中国 网易公开课 教育报 湖南公共教育网 湖南事业人员培训平台 教师发展网 学习强国
科技创新  全国科技创新赛 中国发明网 中国科普网 数字科技馆 青创平台 青少年科技中心 中国科技馆 湖南科技馆 邵阳市科协
教育政务  教育部 湖南教育厅 湖南政务服务 湖南教育督导 中央电教馆 教育云 湖南智慧教育 邵阳教育局
信息管理  全国学籍 教育信息化信息系统 教师信息管理 教师资格网 义务教育监测 中国教育考试网 阳光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

学校办公室电话0739-5430767
湘教QS7_201407_002001 湘ICP备14012659号-1 公安部备案号:4305000100039
制作维护:阿美老师(Kymay Chan)
Copyright 2003-2025

临泽县| 鄄城县| 仙居县| 若尔盖县| 邻水| 调兵山市| 富蕴县| 巴林左旗| 兴城市| 扎赉特旗|